中药材市场持续疲软 多种药材价格近冰点
多种药材价格接近“冰点”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安徽亳州交易大厅里的中药材价格普遍都在下跌,除了三七和冬虫夏草几个少数品种在上涨外,超过80%的中药材都在降价,像白术的价格就下降了70%。白术最高的价格在60~70元/千克左右,目前只维持在20元/千克。估计新货上市还要继续下跌,大概在15元/千克左右。
白术虽容易种植,但不容易储存,所以价格下跌时就得立刻甩卖。回顾过去十年白术的价格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2005年大概是14元/千克,2007年一路涨到56元/千克上下,翻了3倍多。2008年又跌回到了13~14元/千克。而2010年再次涨到将近50元/千克,翻了将近3倍,之后一路大幅下滑,现已回到18元/千克上下的位置,基本上是一个过山车的行情。
另外一种中药材白芷,价格波动的幅度更大。2009年的中旬开始往上走,涨到2011年年初的17元/千克左右,足足翻了5倍多。2011年中旬开始震荡下沉,现在基本上在10元/千克左右。
黄连、茯苓、天 麻和野菊花是湖北省重要的中药材特色品种。在2009年的中药材涨价潮中,黄连和茯苓身价扶摇直上,分别涨至120元/千克和30元/千克,天 麻价格曾经高达300元/千克,野菊花的价格也曾超过20元/千克。
目前,黄连和茯苓价格已分别跌至50元/千克和15元/千克,缩水超过五成,天 麻更是跌至18元/千克,野菊花价格也跌至12元/千克。
中药材涨价之时,太子参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自2009年以来,太子参价格从30元/千克左右连翻十余倍,其报价一度高达每千克600元,让采购者望而却步,不仅一度在医院药房消失,甚至以太子参为重要原料生产健胃消食片的江中药业也传出限产的消息。
而今,太子参价格一路回落到180元/千克左右。此外,价格从10元/千克直接翻至最高点35元/千克的川芎以及从40元/千克一度涨至150元/千克的麦冬,都在今年被打回“原形”。目前,中药材市场川芎的报价维持在10元/千克左右,麦冬则回到35元/千克左右。
难以承受之重
涨了一哄而上,跌了一哄而下是造成这些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中药材消化主渠道首属药企,但是从今年5月医药广交会对外出口来看,中药提取物、中药材、中成药等多个品类的产品成交金额同比上一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国内生产也出现大幅缩减,药企困境对中药材市场持续疲软产生较大影响,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于今年欧美债务危机恶化使经济增速回落明显,我国与某些国家国际关系出现紧张,医药市场出口屡显政策壁垒,外需不足比较突出,提取物及药材的出口都大幅下降。目前汇率变化也使出口企业利益受损。因此,部分对外加工型药企减少原料药材的购进。
二是随劳动力、生产原料成本等大幅上升,企业利润出现下滑。由于下游企业资金回笼缓慢,使药企的有限资金更加捉襟见肘,为换取资金流,药企只好采取降低原料药材库存储备。
三是在原料药材价格回落时,医改医药分家的推进,为挤掉不合理药价,国家对医保基础用药进行价格下调,药企也适当减调生产及减少原料购进。
四是随整顿市场对掺杂使假生产出来的伪劣药进行严厉打击,使药企调减产品库存比例,以免在检查中出现不良状况,增加处罚成本。而夏季正是检修机器的最佳时节,因此,药企大多只保证供应基线库存,减少药材及产品积压。
综上所述,随着药企成本不断上升,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国内中低端制药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医药产业升级等,整体后势购买力明显不足,在市场及产地库存药材未得到较好消化时,市场交易疲软,价格下滑的状况仍会延续。前期受高价刺激恢复种植的药材今年至明年将迎来产新,目前部份药材价格的小幅上扬对于整体药市起不了推波助澜作用,后市不容乐观。